風口迭代,人才 " 遷徙 "。
過去十幾年,互聯網行業經歷了飛速發展時期,造就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巨頭公司,也讓大批人才實現財富自由,應屆畢業生高達幾十萬的年薪被稱為 " 白菜價 ",疊加各種福利和補貼,大廠早已成為了校招和社招的 " 寵兒 "。
但伴隨著監管趨嚴、營收增速放緩和新業務探索遇阻,互聯網行業集體降速。去年至今,裁員、縮編和福利縮減成為貫穿整個行業的關鍵詞。據不完全統計,已有逾 20 家互聯網企業進行了裁員。
博弈市場,此消彼長。一個行業降速之時,必定有其他行業迎來發展春天,新能源車行業便是其中之一。
與大廠裁員降本相反的是,新能源車行業正處于上升期,企業幾乎一直處于砸錢搶人的狀態,而且軟件開發、算法和產品經理等部分崗位的需求與大廠類似。
大廠頭頂的光環還在,但被政策、熱錢和新技術三方支持新風口——新能源車行業,也正展示強大吸引力,成為越來越多人才的選擇。
" 公司每個(招聘)顧問手里同時有 5-10 個車企的崗位需求,智能座艙、自動駕駛這類技術線方向的人才一般有多個獵頭同時盯著的 ",剛剛進入獵頭行業的小 Z 對 ZAKER 新聞表示," 獵頭之間相互截胡已經是很常見的事情了。"
在新一輪造車浪潮中,汽車的賣點和核心優勢不僅在于設計和制造工藝,更在于自動駕駛、智能生態技術,這是消費者希望看到的新花樣,也是資本市場想要押注的新故事。
而這些功能的研發和落地需要精通軟件開發、算法等技術的高端人才,隨著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轉型、互聯網企業入局,市場對這類人才的需求正持續增長。
招聘網站 BOSS 直聘去年 4 月發布的數據顯示,蔚來、小鵬和理想等新勢力車企對自動駕駛研發、智能座艙設計、軟件工程師、用戶運營等崗位的招聘需求同比增長超 1.8 倍。
為了挖到這些人才,車企們也十分舍得,畢竟搶到核心人才就意味著核心技術的研發和落地大概率將快于競爭對手。
" 近幾年蔚來、小鵬這類新能源車企的崗位需求量一直很大,跳槽至這些企業后薪資漲幅 30% 一般只是底線,大部分漲幅會超過這個數字 ",在獵頭行業從事多年的 Hardy 表示,Hardy 有自己的招聘團隊,業務主要聚焦于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開發類和傳統研發類崗位。
在談到車企搶人的內卷程度時,Hardy 無奈地說道,(招聘)壓力很大,因為優秀的候選人都十分搶手,有時接了 offer 也不一定真的會去。
結合招聘網站和車企的官網可以看到,車企們的開發工程師、算法工程師、自動駕駛開發專家、語音測試專家等大批職位基本常年處于招聘狀態。
以蔚來為例,據不完全統計,僅 " 技術 " 這一分類中,蔚來最高年薪超過百萬的職位就超 10 個,部分核心業務部門產品經理職位薪資也達到 50 萬元以上。
除了砸錢,有時車企創始人還會親自打廣告,例如去年 7 月,雷軍在自己微博上做起了 HR 的工作,發布了一張招聘 500 名技術精英的海報,并配文 " 歡迎大家投遞簡歷 ",到了 8 月底,小米就已經收到了超 2 萬份簡歷。據悉,小米造車團隊中的不少技術和管理人員都是從其他頭部車企或科技公司 " 挖 " 來的,內卷程度可見一斑。
" 大家對新能源車企的接受程度提高了很多,沒有前幾年那么抵觸了。"
一方面,996 的高強度工作節奏、行業整體疲軟下各家降本增效的裁員和縮編措施讓互聯網大廠不再是眾多年輕人心中的最優選擇,另一方面,隨著蔚來、小鵬們陸續進入發布新車、量產和交付量穩定增長的良性循環,順應發展大勢的新能源車行業正展現出愈發強大的吸引力。
因此,從互聯網大廠跳到車企這個放在幾年前會不被理解的舉動,正逐漸成為一種常態。
在被問及這些技術人才跳槽的原因時,Hardy 列舉了幾個較為典型的考量因素:新能源車企提供高薪 + 股票 / 期權,賽道正處于風口上,技術落地性強,某些業務在大廠可能只是分支,但在車企是核心部門,重視度更高。另外,汽車行業沒有什么年齡焦慮,可以避免出現所謂的 35 歲危機。
" 除了技術類崗位,部分人力職能部門員工、參與過智能座艙、AI 方向項目的產品經理也有往新能源車企跳槽的趨勢,且與整車廠商有過合作的互聯網大廠員工更明白車企的需求,例如華為,因此會更受新能源車企的歡迎 ",獵頭朱朱對此補充道。
" 團隊中有接近一半的同事來自互聯網公司 ",一位新能源車企的軟件工程師表示,目前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是智能終端,這包括自動駕駛、車聯網,想要將這些技術落地需要大量互聯網人才。
該工程師舉了個簡單的例子,新能源車在進行 OTA 升級(軟件在線升級)時,需要服務器下發軟件包給車輛,服務器端的處理自然也就需要互聯網人才的技術。
" 現在汽車是最大的智能終端,以后將會承載大量的就業機會 "。
雖然經歷了降速、裁員和收縮,但互聯網大廠的光環和優勢還在。這是 ZAKER 新聞與多位新能源車及自動駕駛行業求職者、獵頭、應屆生交流后得出的結論。
" 面試過車企和互聯網大廠,最后還是準備去大廠的算法崗位,大廠在算法軟件方面比較強,營收也很穩定,車企則是在整車制造上積累更加深厚。" 信息技術類專業的應屆畢業生小七對 ZAKER 新聞表示," 我的同學也更偏向去大廠 "。
大廠的裁員潮會不會影響應屆生的選擇呢?小七表示,大廠裁員一般不會涉及到類似自動駕駛的技術部門,甚至會擴招。
" 從互聯網大廠跳槽到車企的技術人才一般不是因為裁員,更多是基于薪資福利、發展空間和長期職業規劃考慮的。" 獵頭朱朱表示," 因此跳槽的大多是經驗較為豐富的員工,應屆生還是更偏向大廠 "。
不止是技術崗,在新能源車企營銷部門任職的茉莉也認為,大廠還是比較吸引人的," 大廠雖然壓力大一些,但工作時可以碰撞出更多 idea,有互聯網工作經驗的人跳槽時也會更受車企歡迎。"
對求職者來說,互聯網大廠頭頂的光環還在,只是在整個行業調整、轉向的大背景下,部分光芒正被其他行業吸收,新能源車行業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除 Hardy 外,文中其他人名均為化名)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